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双拥文苑

父亲的幸福生活

来源:山东双拥报  时间:2018-12-19

       父亲是位革命伤残军人。他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亲历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并荣立二等功,在济南“荣誉军人学校”学习疗养了5年后,于1956年转业回乡。  

       父亲回农村后跟母亲结婚,有了我们兄妹七人。父亲是一介“武夫”,照看众多子女的任务落到了母亲这样一个家庭妇女身上,她根本无法脱身去生产队参加劳动。不参加劳动就挣不到工分,没有工分就分不到钱粮。在这种情况下,是党的优抚政策支撑起了我们这个脆弱的家庭。按照政府规定,我们所有家庭成员每人补贴一个整劳力的工分,吃生产队的平均口粮。每年年底,我们家能跟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分到一些钱;春秋两季,母亲都能从生产队背回几麻袋粮食,供全家一年吃用,保证了我们生活无忧。父亲是乙等甲级伤残军人,在战争中头部负伤,留下的阵发性昏厥时常让我们心惊胆战。一犯病,他就躺在地上人事不知。面对这场面,母亲往往手足无措,年幼的我们只能号啕大哭。此时,大队党支部书记就会让生产队长喊人抢救,乡亲们就会放下农活,或做个临时担架,或用手推车把父亲送去医院治疗。住院期间,也是村里派人轮流值班,日夜守护。父亲脑部受伤,病根难除,每年要吃很多药,花费很大,凭我家经济状况无论如何负担不起。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实行的是合作医疗制度,抢救性的大病,费用由政府负担,日常小病则从乡镇集体支付。连续几十年的反复治疗,才使父亲病情逐渐好转,成为现在这样一个情绪稳定而健康的人。

       父亲病好之后,我们兄弟姊妹渐渐长大,旧房显得越来越拥挤,需要盖房分住。当时我们家庭生活刚够温饱,哪有余力盖房子?母亲为此一夜愁白了头。村党支部了解情况后十分关心,决定帮助我家盖新房。支部书记先派人到我家放线铺基,然后动员乡邻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凑檩条,送麦草,拉砖拉石。建房期间,不用管工匠们吃饭,由生产队给他们记工分,或者动用义务工。我当时十几岁,记得盖子盖到一半,遇到了一场瓢泼大雨,眼看墙倒屋塌,急得父亲哭了起来。生产队长立即赶来帮忙,号召附近村民一齐出动,拿塑料薄膜、秫秸捆等一些遮风挡雨的东西跑到我家,尽管大家淋成了落汤鸡,却把新房苫盖得风雨不透。不久以后,我们便住上了较为宽敞的新房。

       作为老大,我跟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高中毕业后独身一人闯关东,跑到长白山原始森林当“盲流”。为了照顾我们家庭,村里特意让我从东北返乡当了民办教师。后来经过努力,成了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十几年中,我们兄弟姊妹上学都受到了照顾,不仅免除了大部分学杂费,还有生产队工分照顾和助学金,各人都学业有成,有了很理想的前途。 

       改革开放之后,父亲的抚恤金也一步一步地增长,近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足够让父母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不久前父亲还领取了公费医疗证,医疗费用不再从乡镇解决,而是由国家财政负担,不需掏一分钱,只拿个小红本就可以住院治病了。在去领证的时候,民政助理对我说:“咱镇上的革命伤残军人,都跟你父亲一样享受公费医疗了。”

       如今,九十岁的父亲精神依然矍铄。他经常对我们说:“党和政府一直没忘我们这些老兵,都是中央的政策好啊!”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穿越时空的歌谣
下一篇:侯奶奶的红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