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甘为“双拥”铺新路

来源:山东双拥报  时间:2018-01-27

    吴永2009年担任双拥办主任以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在工作机制、宣传教育、融合发展、政策落实和军民共建等方面出思路、抓落实、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双拥工作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去年七月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

    在建军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双拥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开展立体化宣传活动,在政府网开设了双拥网页,报纸、电视开辟了双拥专栏,每年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媒体刊发双拥文章百余篇。全市各服务窗口及主要地段、路口均设立了宣传标牌,市、区、镇、村打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围绕部队强兵战略,积极协调各级和社会各界全力以赴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2012年以来,全市先后投资1.5亿元用于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帮助驻莱部队新建、改造基础项目18个,减免建设配套费300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驻莱部队营房改造、饮水工程等20个拥军项目。不断强化社会化双拥网络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双拥工作站191个,志愿者队伍600多支,双拥活动基地126个。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6000多次,慰问部队700多次。

    2015年,协调市委、市政府和莱芜军分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为实现军民融合、互惠共赢,建立了军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联审机制,凡是涉及军地重大建设项目,都要有军地有关单位及专家组成论证审核小组,严格按照“经济与备战兼容、平时与战时衔接、军需与民用一体”的要求进行论证审核和科学评估,避免了相互牵制、各自为政的弊端。在军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在道路、场馆、桥梁、地下设施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未来作战需求,最大限度赋予大型设施项目的军事功能,实现平时和战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同步发展。
    为了满足驻莱某部飞行训练的需求,市里将投资数亿元的雪野航空体育训练场地无偿提供给部队训练使用,解决了部队飞行训练无场地的燃眉之急,促进了部队战斗力提升。总投资10亿元的中电莱芜平洲风电场开工建设时,为防止干扰部队电磁信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政府及时向驻莱部队征求意见和建议,召开了军地论证分析会,在得到部队认可后方才施工。这个风电项目的建设,既满足了地方用电,也保证了部队用电,实现了互惠共赢。近年来,全市共举办军地重大项目建设联审会议6次,研究决策事项10项,军地无一异议。
    《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催生了一大批军民融合大项目成果。教育部门开展了“入伍即入学”活动,从市内大中等院校选派技术骨干 ,对1000余名现役军人开展了学历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人民日报》以《山东省莱芜市从教育入手推进军民融合——军营能圆大学梦》为题,报道了先进经验。市气象局坚持为驻莱部队提供无偿气象服务,重大军事行动跟踪服务;全市以钢铁产业为主的12家企业还与5家部队高校院所、军工企业建立了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
    莱芜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办法》,共保障优抚对象家庭2000多户,发放补助金2000余万元。这项工作得到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省民政厅在全省进行推广。统一了城乡“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实现了优抚医疗费“一站式”报销结算。出台了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统一了城镇与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近五年共为6736户义务兵家庭落实优待金7137万元。安排350多名优抚对象到市光荣院进行轮流休养。探索“五位一体”就业保障体系,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710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落实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2900余万元。采取随调、赠送公益性岗位、发放补助金等多种方式,妥善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对非本人原因未就业的随军家属,每人每月发放600元生活补助金。
    驻莱部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等任务10多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4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建立军民共建林场12处,栽植各类苗木10万多棵,绿化荒山2000多亩。建立共建街道16条,出动兵力3000多人次,车辆400余台次,对城市卫生难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驻莱部队建立扶贫联系点10个,帮扶困难户60户,资助中小学校2所,引进各类致富项目80余个,推动了我市特色产业发展。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位老党员的党费情结
下一篇:聊城市做好立功受奖军人的送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