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山东

刁晓勇:“重返”带兵岁月 省级贫困村打造成生态宜居村

来源:鲁网   时间:2020-08-03

     八一”建军节期间,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展现退役军人风采,现将1名山东省“优秀兵支书”、1名“齐鲁最美退役军人”、8名淄博市“朱彦夫式优秀兵支书”、10名“淄博最美退役军人”分期展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浓厚氛围,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推动淄博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中建功立业。

    “重返”带兵岁月省级贫困村打造成生态宜居村

    ——记淄博市“朱彦夫式优秀兵支书”、淄博市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刁晓勇
    他1976年6月出生,1994年12月1日入伍,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54676部队,1995年7月入党,1997年12月1日退伍,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兵2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他放弃了一年二十多万的高收入,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用16年的时间把一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他就是现任淄博市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沂源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刁晓勇。
    “兵支书”的别样“人生转身”
    1997年底,刁晓勇从河南信阳退伍后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和战友在潍坊市做工程机械销售工作,从一名工程兵转型为创业者。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的经营渐渐上了轨道,但是事业的成功却没有治好刁晓勇的“心病”。
    在刁晓勇心里,让自己始终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刘家沟是省级贫困村,当时全村87户村民,有42户是贫困户。村里可耕地少,石头荒坡多,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虽然早早通了自来水,但是由于地下水量稀少,一年当中真正有水的时候也就100多天,没水的时候只能到邻村去挑水喝。种粮难、吃水难、交通闭塞导致刘家沟村民生活困难。
    2004年底,刁晓勇回到了刘家沟,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为了当时沂源县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军旅”生涯。
    上任后,刁晓勇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打井,让乡亲们天天有水喝。可是这打井工作队换了一个又一个,井口打了一眼又一眼,深度从50米一直打到400米,时间从2004年一直到了2006年,还是没有打出一口能供应全村人用水的深井。
    刁晓勇请来了省地质学专家,在刘家沟村召开了研讨会议,专家们根据刘家沟的地形画出了几个可能的地点。就这样,一直到2007年,终于在最后一个点上打出了一口大水量的深水井,让刘家沟村吃水难变成了历史,真正解决了水的问题。
    刁晓勇把在部队学到的管理方式带到了村里,要求村两委成员按点上下班,一天八小时工作制,让村民有事都能找到。整顿好村两委班子,刁晓勇把目光放在了村里的主路上。修路没有钱就先借着,没有机械就找以前的朋友帮忙,缺人力就发动村里的退伍军人带头出义务工,愣是把村里的主干道修成了8米宽的水泥路,并在2016年升级为沥青路,立起了路灯,成为了四邻八乡晚饭后散步的景观大道。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项项国家政策的落实也为刘家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刘家沟村先后实施了村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主干道两侧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新建和提升绿地50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3.6万余株;高标准打造了村口牌坊和“四德”工程建设,建设了村内长达50米的生态科普长廊;实施了260立方米的荷花池建设和300平方米的竹林种植;建设文化广场3处,配备健身器材26套,群众的居住环境和质量明显改善。刘家沟村也先后荣获省“平安家庭”示范村、省级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文明村等荣誉,在2017年-2020年争创全国文明村中获得立项。
    老班长“重返”带兵岁月
    在刘家沟多年的发展建设中,退伍军人成为当仁不让的中坚力量。“老主任”刘道泉、“电工”李志田、“文化专员”刁继文、“磨坊主”……任文友......刘家沟村的11名老兵在部队服役时听党指挥、刻苦训练、保家卫国、建功军旅;退伍返乡,他们保持军人优良作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在刁晓勇的带领下立足自身特长优势,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积极找“战位”、立新功,成为活跃在新农村建设主战场的一支生力军。
    新一代年轻人当兵入伍,也有刁晓勇的一份子。一身军人情怀的他,看到村里任明法和刘晓琳符合入伍条件,刁晓勇就跟他俩宣传征兵政策和入伍条件,让任明法和刘晓琳在2006年如愿以偿地入伍参军。在部队,两个小伙子表现优秀,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并在2011同时退伍返乡。
    退伍后,刘晓琳选择自主创业,任明法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刁晓勇把任明法安排到了村里的菌菇产业园。原来2018年初,依托街道扶贫政策,刘家沟村高标准建成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养殖基地,生产的“刘家沟”特色菌菇品牌实现了农超对接,与台湾统一银座达成了战略合作,一个花菇棚就能实现年收入10万元。
    自刁晓勇任村支书以来,刘家沟村党支部一直把关心关爱退役军人作为重要工作,自2005年起,每年“八一”建军节,刘家沟村都举行固定节目—“退役军人座谈会”,共叙军旅情怀,畅谈家乡建设,引导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座谈会简朴热烈、气氛融洽,退役军人全部受邀出席。通过座谈会,征求一次意见建议、聚一次餐、唱一首军歌、发一份纪念品,让退役军人的自豪感、尊崇感、荣誉感倍增,激励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再立新功。
    “兵哥哥”的文化使命担当
    每年中秋节,都是刁晓勇最忙的时候,他要接待慕名而来的朋友。自2011年以来,刘家沟村已连续举办了9届“中秋团圆宴”,年年举办不间断,全村99户300余口人相约中秋大联欢,齐聚一堂,赏文艺节目、品家乡美食、唠家常话、说新鲜事、叙邻里情。
    每年的团圆宴上,全村11名退役军人都是活动的主角。年长的退役老兵德高望重,坐首席、喝敬酒,是多年来村里沿袭下来的风俗;年轻退役军人则主动跑在前面,提前几天忙活,更是宴席服务员的不二人选。广大村民感党恩、聚民心、倡和谐,吃着团圆饭,享受着文化大餐,一幅新时代文明村风民风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到刘家沟。2015年,刘家沟被山东理工大学授牌外国留学生文化体验基地,每年都会有外国友人到刘家沟进行民宿体验,感受沂源乡村传统文化。
    现在,以中华传统文化家为底色的“中秋团圆宴”已经成为了刘家沟的文化品牌,刁晓勇这个“兵哥哥”用文化赋予刘家沟新的发展内涵。
    此外,刘家沟深入挖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高标准打造了1000平米中华传统文化长廊——忠孝仁义文化长廊,建设汉字研究院,汉字产业园、五谷亭、翰林亭、慧豊阁、荷塘、梅兰竹菊园、人工湖、文化广场和凉都艺苑大戏台等,并在2016年注册成立了山东淄博凉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并参与了多个微电影和院线电影的拍摄。
    现在,刘家沟村已经构建起由乡村旅游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意象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规划模式。先后与玉黛湖旅游度假区、济南汉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青岛绿城书画院、G22高速沂源服务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来顶一下
@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最美退役军人孟凡清——平凡岗位绽放光彩
下一篇:周杰:传承军人气节 闪耀人生长河